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哈尔滨理工大学赴四川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于衍刚事迹

时间:2012-09-02浏览:4

于衍刚,2004级法学专业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辞掉北京工作,放弃北京户口,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在黑龙江团省委、校团委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来到地震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现服务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委政法委、县政府办。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每天都要不停地给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协助公安人员办案,做社会调查,凡是灾区需要的工作几乎都做过,几乎一点之前都没有睡过觉。由于表现出色,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学校每年都涌现出于衍刚这样有理想、有志向的优秀毕业生和优秀青年代表,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和努力的方向,找到了人生和社会价值的结合点。
平凡的志愿者生活——于衍刚志愿服务手记
我来到这里跟所有的志愿者一样,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震撼、被地震中涌现出的大爱所感染,当我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候,我就想:到灾区去,那里更需要我。去那里可以磨练我的意志、增长才干,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收获一段充实的人生经历。想到了这些,心里就涌起一种时代赋予的使命感,我辞去了工作义无反顾的报了名,感觉身上多了一份责任,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更是应该为国家分忧,到四川灾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亲自为灾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时间让我顾不上考虑那么多,匆匆踏上了来灾区的路程。
7月15日,我离开了培育了我四年的理工校园,在许多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在许多关切、理解和忧虑的面容,在不少鼓励、赞赏和不解、疑惑的目光下来到了地震灾区四川省剑阁县,开始了我的志愿者生活。踏上了这片土地,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地震的气息,坍塌开裂的房屋,毁损的道路,滑坡的山体,满地的帐篷,让我真实的看见了大自然的破坏力。来到这里我被安置在新修的板房住下,由于刚刚修好又建在河边地下全是水,扫除一遍一会又像泉水冒出来,四川盆地湿气重,这里的气候闷热晚上睡不着,这里刚建起来又没有洗澡地方,上厕所还要走进五六分钟的路,第一晚我辗转返恻一夜未眠,早上起来浑身全是红胞(后来才知道是湿疹),但是这已经是当地单位能提供的最好条件了。地震刚刚过去60多天余震不断,大的余震达到6级以上,房子无法入住。办公室四周的墙全都开裂了,因为大地震已过去现在只是余震大家勉强在这里办公。
我被分配到剑阁县政法委工作,刚来到这里领导让我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每天在办公室都是枯燥乏味单调的生活,每天我都在想要去前线,去最基层,去灾区群众最需要我的地方,到那里去实现自己来时的抱负。当我看到济南猛虎师战士身上晒爆皮肤,看见他们满是伤痕的双手,似乎看到了地震中发生的一切,在最危难的时刻是他们肩负起了最艰巨的任务。从战士坚毅的笑容中我知道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我为灾区的群众感到庆幸,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志愿者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烈,更没有豪言壮语,自己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迷茫的感觉,接下来的志愿生活又当如何呢?一连几天过去了,白天就是毫无意义工作,到了晚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平静一下烦乱的心,这难道是我辞去工作后换来的生活吗?要安逸的生活我之前的工作远比这里好的多。我很烦躁、很迷茫,只有将自己所有的困惑、所有的不满全发泄在日记里……
7月24日剑阁县政法委书记让我同他去接访,上访的群众很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基层群众,我拿了本子在一边边记录边学习。忽然一位上访的老人拉着我的手,我一下子愣住了,知道他要反映问题。他几乎用哭诉的语调的跟我讲述,但惭愧的是我一句话也没有听懂,老人很激动我不敢也不能打断他。一直等他说完我才很惭愧的挤出几个字:“对不起,我没有听明白。”我当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说出那句话,但老人已经从我口音里面听出了我不是本地人,他用谅解的目光看着我,我急忙躲开他的目光,赶紧找单位同事给他解决问题。上午的工作结束了但我的心却平静不下来,我很自责、很愧疚,自己一个科班出身的法律毕业生却不能为灾区群众解决一个小小的诉求,我知道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回到单位坐下来心里踏实多了,我明白这里的环境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而我要做的工作太多了。这时我又想起临行时吴秀华书记和我说的那些话“选择了就应面对、锲而不舍,到了灾区不管干什么都要踏踏实实”。坐下来拿起那些原来看其枯燥的公文,我慢慢地学习、细细地品味,我渐渐地明白了我们单位工作性质、业务范围,对工作中不明白的向同事、向领导请教,单位的每个人都耐心的给我指导,我也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尽快的熟悉了这里工作。这里的语言、风俗习惯都是我要学习的,为了熟悉这里环境,我走访了附近群众,有时帮他们干些小活,有时是几句简短的问候,我也偶尔到清江河的渡船当个义工,也时常跑到卫生局李国民老局长那里让他给我讲讲剑阁的历史……大家熟悉了我们也能坐下来絮絮家常,与他们交往中我不仅熟悉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了县里的群众灾后的生活情况,熟悉了这里的县情,这些也帮助我很快地进入了工作角色。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协助单位做好奥运安保工作,信访案件调解工作,从事办公室工作等等。工作虽然没有明确分工,但是每样工作对我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奥运会期间,我陪同单位领导下乡检查安全工作,8月8日,这里下着大雨。我们早上7点就出发了。当通过去老城的那条山路的时候,我亲眼看见两面山上的雨水夹杂着石块直泄到路面,黄色的泥浆阻塞了两边的排水沟,肆虐的泥水肆意在路面横行着,路面上散落着从山上滚落的山石,我们坐在车子里,车棚被散落的小石块击打的砰砰响。车子开得很慢,坐在车子上的每个人都紧绷着脸不说话,那时候,我只有在心里默默的祈祷,半个小时,我们终于冲出这段险路,大家这才稍稍的松了口气。这次是我第一次下乡镇,这里是山区,本来路就难走,加上地震的破坏,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了。一天下来,我们走了七个乡镇,七百多里,一路都是沟壑泥泞的山路,看着在大山中艰难生活的村民,他们就在大山里世代生活,他们就这样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在这里生存、生活。我想是这场突出起来的大地震让我看到这一切——贫穷、落后。他们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得到帮助。让他们及他们的下一代能走出这里的大山。白天单位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写材料,我只有晚上加班。我们单位本来人就少工作量大,地震后,他们几乎天天在加班,刚接手工作业务上不熟练,只有用晚上时间去弥补,晚上有时候一坐下来就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这里通信不畅县里与乡镇联系主要靠电话,传送文件几乎全是用传真机,单位就只有一台传真机,每次给57个乡镇传文件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地震后的工作一直很多,有时候晚上九点了还没有下班,还在挨着一个一个乡镇的传送文件。
每次随单位领导下乡,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绝好的深入群众的机会,在随单位同事调解案件过程中我了解了全县不同乡镇的不同情况。在工作中我发现虽然大地震破坏已经过去,但人们心理的阴影总是挥不去。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损伤了人们心理。很多人的心理在地震后发生了变化,有的人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坦诚的面对生活,但有的人却变得焦虑、恐惧、抑郁、愤怒,他们很多人生活在一种内疚、自责、悔恨、无助的心理恐慌中,但又不知道怎样去调整。在这里我亲自感触过一个在地震中发生病态心理的母爱,她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表达出来,对她及她的家人伤害都是巨大的。其实,在这里谁都没有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破坏了人们宁静的生活,而灾后很多人的行为表现其实只是一种错误行为在生活中的正常表现。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报道说唐山地震中带来的危害现在还在继续,而在这里需要我们志愿者做的工作还很多。为了多掌握这里的基本情况我买了自行车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走访了周边三十里以内的村庄,尽可能多去了解灾民现在的生活情况和他们现在的心理状况。在工作中我很注意当事人的心理,我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倾听他的倾诉,很多的当事人在走向调解的时候他们都会有情绪、有怨言,而他们要表达出来的方式有时候是质询,甚至是谩骂,但我首先要做的还是倾听。作为一名志愿者,个人的力量的是很小的,也许根本不可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能尽我的所能为他们分担一些,起码给他们一些心理慰藉。
在这里,我尽量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刚来的时候处理法律问题一头雾水。在困惑的时候我给学校的赵老师打电话,她不管多忙都放下手里的事情和我交谈,赵老师告诉我每天再忙也要坚持看十个法条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单位的同事也都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他们也都毫无保留的教给我实践经验。在老师和同事的鼓励帮助下,自己也在很快的进步,工作上很快打开了局面。在工作中我将自己的知识尝试着应用于实践,在当地的一起命案中,单位领导很信任的让我配合司法机关参与案件的侦判工作。案件处理中我协助市法医检验尸体,夏天的温度很高,检验尸体的房间空间又很小,又没有风扇,尸体又散发着浓浓的尸臭。我胆怯了,毕竟是第一次检验尸体,但死者家属那急盼的眼神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我必须坚持下去。上午11点多开始工作,我们蹲着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尸检结束后双腿累的站不起来……接下来,我协助他们勘验案发现场,因为是下雨天,为了第一时间保存案发现场证据资料,我冒雨爬上11米高的平台拍摄现场痕迹,为案件的及时侦破取得第一手证据资料。白天协同他们处理案件,晚上回来汇总案件资料并尽可能的寻找侦破的蛛丝马迹。处理整个案件前后一周多时间,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成功的还原案件现场,并就死者的死亡原因对死者的家属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处理案件结束的时候他们的族长拉着我的手表示感谢的时候,我知道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开展工作的信心。在实践中我成功的应用过法律、法医学和自己在校时自学的犯罪心里学,甚至用上了我喜欢研究的运动学;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学习的过程,平时我喜欢记日记,将自己生活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工作中我建立了工作记录本和学习记录本,随身带在身边,每次出去学习了新的知识马上记录下来,不会也记录下来,在平时的看书读报中,将对自己提高工作能力有利的东西我都细心的摘抄下来,一有时间我就翻出看看,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学习法律、信仰法律,但来到基层实践中发现很多疑惑,也有很多困惑。在基层实践中法律往往不是第一位的,在调解案件中当事人不事先接受法律而是先接受调解人,再来接受法律。往往情是一位,法律却是第二位。而要当事人接受你更需要方式、方法和技巧,每次随县政法委书记下乡调解案子他们都跟我讲一些他们的工作方法,并将他们多年基层工作中积累出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我。在法律工作者眼里的一件小事,也许对群众是一件大事,没有特殊的原因他们是不会走到法律调解的层面上来的。在基层工作中,案结终了不是最终的结束,判决书的背后使更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是更多爱心、真诚的付出。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只有全身心的投入,真心的去为群众解决一些实事,用爱心去抚慰他们伤痕,用真情去融化当事人心里的坚冰。
在近一年的志愿者生活中,我的工作有时平淡的只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句家常、一杯开水,但它又是充实的,几个月使我明白了在这里处处是前线、事事是工作,在平淡中品味真实、在平凡中体味快乐。在剑阁我每时每刻都被灾区的一切感动着、激励着,当我透过镜头看见救灾帐篷前那稚嫩的笑容、当我看见重建工地上满身泥水建筑工人身影,我知道自己没有理由胆怯,更没有理由逃避,只有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生活中,一颗心完全放在这纯洁的志愿工作上,努力、务实积极地做好点点滴滴,我想将来亦能有幸以感激的心情去品尝,体悟在灾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里时间让我懂得了“来到灾区不是为了做‘好事’而是把事情做好,来到灾区不是我想要干什么而是把事情干好”。
转眼一年的志愿服务期限就要结束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亲眼目睹和感受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伟大壮举,但反思一年的工作,为灾区做出的贡献确是有限的,自己没有完成一名志愿者当初的承诺。灾后重建也正在关键时期,这里更需要我们年轻人,所以我决定延期一年与当地的群众一起重建他们的家园。选择了志愿服务之路,我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我会牢记校团委、学院的领导、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带着你们的祝福在自己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下去。德兰修女说过:“我们不是伟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好生活中每件平凡的事。”一年的志愿者生活是短暂而又平凡的,但平凡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立足于现实,踏实工作,用一年时间来淬炼我的人生经历、用一年时间来干一件我一辈子骄傲的事情,用一年时间来见证一名志愿者无悔的誓言。(校团委、招生就业工作处、法学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