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中华文明、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风建设、实现校园第二课堂育人的目的。4月24日晚六点,由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团委主办、化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承办的第二十一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化工学院第二届“国风雅颂”诗词风采大赛在西区一号楼0220报告厅成功举行。化工学院院长孙晓君、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刘长军、校团委副书记姜国玉、学生处副处长张颖、化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春霖、化工学院专业教师以及学院全体辅导员出席了此次活动。担任此次诗词风采大赛决赛的评委有《演讲与口才》、《做人处世与国学经典》、《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影视作品赏析》等文化课程的主讲教师张琨老师、刘双胤老师和秦丽老师。
“国风雅颂”诗词风采大赛通过配乐朗诵赏析、诗词知识问答和古典才艺展示等三个环节,传颂诗词歌赋,礼敬传统文化,展示理工学子的文化艺术风采。
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经典的诗词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文化、有美学、有内涵。
第一环节配乐朗诵赏析,马克思学院的冯艳梅带来了《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细腻的嗓音传递了悠悠闺怨之情;法学院的李威,一首《赤壁赋》诠释了苏轼的雄心壮志;材料学院的黄子轩朗诵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昂与壮阔;马克思学院的舒旭,一首《如梦令》,有如江南的山水,绵长秀美;材料学院的张国良,为我们带来了经典词赋《水调歌头》;应科学院的赵景仪,《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再现了晏殊的深秋怀人;计算机学院的宋思佳,为我们呈现了《雨霖铃》,刻画了柳永与情人离别时的凄楚与伤怀。
诗词知识问答环节,每位选手随机选择一组题,共10道问答小题,有已知上半句补下半句、已知下半句补上半句、已知诗人姓名回答诗人的字和号、回答诗词中经典诗句等五种题型。选手知识的渊博与睿智,赢来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才艺展示环节,参赛选手和各自的助演嘉宾表演了形式多样的中国古典才艺。冯艳梅的合唱《绾青丝》,唱出了青春的绚丽光辉;李威的舞蹈《玉生烟》,表达出了女生的温婉柔弱;黄子轩与其搭档一同演唱了《虞美人》;舒旭的剪纸才艺,征服了现场观众,引得阵阵掌声,把才艺展示推向了高潮;张国良与其室友的话剧《荆轲刺秦》,再现了战国的悲壮与惊心动魄;赵景仪演奏了吉他伴奏版《采莲》;宋思佳的歌舞表演《明月几时有》,为古典才艺展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比赛现场还首次使用了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学院建立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化工学苑”,滚动直播现场观众的留言,设立“国风雅颂”你心目中的风雅才子(女)投票栏目,按照投票情况评出最佳人气奖。
经过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宋思佳,拔得头筹获得一等奖,并获得“风雅才女”奖杯;材料学院张国良、马克思学院舒旭获得二等奖;应科院赵景仪、材料学院黄子轩、法学院李威、马克思学院冯艳梅获得三等奖;应科院的赵景仪获得最佳人气奖。
诗词是无际的海,朝向它,可遥看春暖花开;诗词是无边的天,仰望它,可找寻飞鸟痕迹。中华诗词炼就了历史长河的璀璨明珠,诗风词韵陶冶了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国风雅颂”诗词大赛,用传统文化为理工师生们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了健康向上、重学求真的校园文化,在理工校园中掀起了诵读古典诗词的热潮,让广大同学感受了古典诗词的魅力,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