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经验分享系列(十三):软件14-7班 于鹏
作者:于鹏 来源:团委-青春在线发布时间:2017-06-14浏览次数:42

个人简介:于鹏,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14级7班班长,中共党员,软件学院开源软硬件协会会长。大学期间获得的重要奖项及重要荣誉:国家奖学金北京校友会2016年“儒苑”英才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黑龙江赛区一等奖;黑龙江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省级三好学生;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不是阴差阳错,是命中注定。
爱旅游,爱美食,爱音乐,爱撰稿,骨子里就该是个文青,却毅然选择了软件工程。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合性格决定论,却实际上在多年前就铺垫良久。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的亲戚为了还父母的人情送来了一台品相尚可的二手电脑,虽然不是当时的高配款,在当时却也是少有人家享受电脑这一新鲜事了。这一台电脑承载了幼时的大部分快乐时光。也就是在那时,在我的心底把羁绊的种子深埋了起来。
似乎一切都顺利成章,在高考志愿单上每一项志愿院校的专业,都是软件工程,不服从调剂。然后我就来到了这里,和广大所有14级新生一样,来到了哈理工。这一切,开始的地方。
我无比庆幸三年前的这一决定。
这三年来,要说经历最多的,是改变。
从腼腆内向到阳光开朗,由不问世事到独当一面,这三年,我收获了很多。
开学初,被辅导员委任为班级的临时班长,现在想来仍是恍如昨日。从小到大,从未担任过重大班级职务的我,总是免不了有些青涩。现在想来,也是有些好笑。为了能尽快熟悉班级同学的面孔,平日不爱戴眼镜的我无奈每日戴着眼镜,到现在反倒是不愿再摘下眼镜了。有一次和同学谈心,说自己总有些不自信,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给自己施加压力。同学的回答让我如释重负,泪水却又险些决堤。
“你真不知道你做的有多好,我真庆幸有你这样的班长。”
我想,每一名和我一样在班级岗位上工作着的同学们都一定有着同样的执念,才能多年如一日地为班级忙碌奔波吧。
唯有努力,才能不辜负同学的期许与信任。
我不知如何形容这三年的时光最为贴切,我所知道的是,如果有,那一定是这世上我听过的最动听的言语。
或许是高考的失利才会让人更加珍惜现在所有,又或许是在工作中受到他人认同给予了我信心,我渴望在学习上有所成绩,渴望去证明自己。早六晚十地常驻在自习室里,现在想来,仍是枯燥与苦涩。直到年组排名下来的那一刻,我失神了。第一名,我做到了。我已经忘记了当时把结果说给爸妈时候,爸妈的反应是怎样。但是我猜想他们当时一定是激动的吧,就像我知道结果后激动得很晚才睡着一样。这一切,都值得。
2015年7月,我无意中来到了开源软硬件协会,未曾想过,这会是我大学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加入实验室,是我这一辈子最无悔的决定。我无法忘记当时是如何在阴霾中走出来,是什么给我勇气;我无法忘记是如何由陌生向往,到全心全意;我无法忘记他们,实验室里的每一个人。所以,在我的脑海里,我的七月是这样的,是完全由他们组成的七月。他们,是我可以付出一切也要拼命守护的东西。
当你的梦想受到质疑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只有用生命去捍卫。
去年年初二的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晚饭桌上的时候,舅舅突然问起未来的打算,想都没有想直接脱口而出:“出国读研”,一片寂静,之后就是在教室里绝对看不到的争相举手发言的情景。“你知道出国留学的费用是多少吗”、“诶呀,出国镀个金而已,你自己好好想想和花费的那些钱相比到底值不值”、“国内的大学不好嘛,想读研在国内读不也是一样吗”…起初还能辩解两句的我显然低估了亲友嘴上的狂轰乱炸的功夫,最后不得不低下骄傲的头颅,抛下一句:“我会认真考虑的”,然后落荒而逃。然而,我真的没考虑过么?我不知道在梦想的这条大道上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面临过类似的窘境,但我知道,这不是退缩的理由。
巧的是那天晚上看的一期《奇葩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的梦想超过他家庭的能力的时候,他没有资格去强迫他的家庭。”
是的,谁也没有资格,你可以去强迫的,只有你自己。这条路只有两个选择:继续和放弃,而我绝不能向后者妥协,我只能用努力去捍卫自己的梦想。当我亮出自己的一张张一等奖学金和竞赛证书的时候,当我拿出自己的托福成绩单的时候,回应我的只有沉默。我知道,我打赢了我的尊严战。
所以不要再问我,是什么支撑着我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是自年幼便对计算机宏伟殿堂的向往,是被认可后不愿辜负的执拗,是有亲有归属后的感动,是捍卫梦想的矢志不渝。
是做我自己。